<nav id="4gcoi"><code id="4gcoi"></code></nav><xmp id="4gcoi"><menu id="4gcoi"></menu>
<menu id="4gcoi"></menu>
<menu id="4gcoi"><strong id="4gcoi"></strong></menu><tt id="4gcoi"><tt id="4gcoi"></tt></tt>
  • <menu id="4gcoi"><strong id="4gcoi"></strong></menu>
    <xmp id="4gcoi"><xmp id="4gcoi"><menu id="4gcoi"></menu>
  • 2022考研311教育學中國教育史知識點:西周的學校

    最后更新時間:2021-06-29 17:19:49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22考研的考生即將進入暑期強化階段,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加,教育學考研難度也逐漸加大。為了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2022考研事宜,今天小編整理了2022考研311教育學中國教育史知識點:西周的學校,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西周的學校

      西周的學校,大概可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

      (一)國學

      (X:2008、2014)

      國學設在周天子和諸侯國的王都內,主要是為貴族奴隸主子弟設立的,男童到了一定年紀后就要進入國學學習。國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

      1. 小學教育

      (1) 學校位置

      《禮記·王制》說:“小學在公宮南之左。”這明白指出,小學設于王宮的東南。王宮守衛長官師氏和保氏,兼任小學師長。

      (2) 入學年齡

      小學的入學年齡和學生家庭的政治地位直接有關。8 歲是王侯太子入國學之小學的年齡。10 歲或 13 歲是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入國學之小學的年齡。15 歲是眾子及部分平民子弟入小學年齡。小學的學習年限約為 7 年。

      (3) 教育內容

      小學教育的內容就是德、行、藝、儀幾方面,小學學禮樂書數為主,實際上是關于奴隸主貴族道德行為準則和社會生活知識技能的基本訓練。

      1. 大學教育

      (1) 入學資格

      只有少數符合資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學教育,按身份入大學:一類是貴族子弟;一類是平民中的優秀分子,經過一定程序的推薦選拔,方能進入大學。入學資格的限制,體現西周教育的等級性。

      (2) 入學年齡

      王大子入大學的年齡為 15 歲,因王大子十五而行冠禮,標志著已達成年。其他人二

      十而冠,故 20 歲而入大學。

      (3) 教育內容

      大學的學程為 9 年。大學的教學,服從于培養統治者的需要,學大藝,履大節。以禮樂為重,射御次之。

      (4) 學校類型

      《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據說辟雍四周環水, 它的四周有水環繞,又稱澤宮。它是教射、比射選士的場所,又稱射宮,辟雍中央為高臺建筑,四面環水(圓環),而諸侯泮宮等級遜于辟雍,僅有三面環水(半圓環)。

      (5) 考核制度

      在大學期間,第一、三、五、七、九學年定期考核,考核德行和道藝,達到“大成”, 才算合格,結束學業。對德行不合格的學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采取嚴正的措施。

      (注:本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課1對1+專業課定向輔導+協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節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系,電話:400-883-2220